电动新规首张罚单来了,网上评论炸裂...

 人参与 | 时间:2024-06-18 19:22:46



作者丨 八零姑娘 \ 燕长青

以罚代管,电动不过是新规懒政行为的变种....

这句话太有杀伤力不敢细想。

读者点评:它告诉我们以罚代管的首张尽头不止懒政也顺带创收。这点评相当犀利,罚单也足可见得有相当一部分人脑袋非常清醒,网上罚不目的评论,罚也解决不了问题。炸裂

电动车新规自施行,电动经历多次浪潮。新规

1999年1月16日由工信部、首张公安部、罚单国家工商总局、网上国家质检总局和企业共同制定《电动车安全技术新规》,评论规定限速、炸裂限重,电动限功率,强制脚本踏板功能。

2009年国标再颁布关于“电摩”和“电动轻便摩托”标准,规定40公斤以上,时速超20公里以上两轮划入机动车范畴。2019年4月15日新国标调整新内容。

确认了关联信用体系,临牌过渡不超过5年。然后是2024年6月新标规定,不得无证驾驶,不得无牌照上路,不得违规载人,不得改装。

如果说前者规范了生产者行为,那么后者则是对个人使用电动车的深度绑定。新国标更新迭代一定程度上确能防止别有用心者胡作非为,但我们也得想想,深度绑定限定个人信息的背后逻辑。

穿透层层迷雾,始终离不开一个字——罚。

罚不是目的,罚是手段,罚也决绝不了任何问题。罚只是加重人们恐惧,担心和铤而走险系数,本质却没任何变化。罚改变不了既有现状,也转变不了人的素质。

罚会加剧负担,却不能让人心服口服。

当一个社会需要处处以罚代管的时候,那么这个社会实际上是病态的。



好比上海6月1日新规实施,开出首张“飞天接线”罚单,罚款50元。这是件糗事也不光荣,但却实实在在上了搜索热榜。上海方面不会以为这很光荣吧。

网友点评:

“我估计这第一张罚单的人应该不会这么想?”



相较下,一位在台湾工作半年的作者他眼中的台湾,和我们又不太一样。他说:从我个人经历来看,我发现台湾人的生活水平跟我们一线城市相当,但他们承受的生活压力却明显要小过我们的一线城市老百姓。

他们能免费享受教育和医疗。

农民也有退休金。

这确实是他们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来源!



反观现今社会,教育成本、养老成本和医疗费用不断攀升,已经是让很多家庭感到负担沉重。很多事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
这位作者深入浅出,用他在台湾工作半年所见所闻,给我们呈现了一个较为真实的台湾。他的描述和我们平日看到的大有不同。



相较他们房屋老旧,多为上世纪建筑,旧是旧点,但不需要成日担心房屋遭强拆而整日提心吊胆,因为他们的房屋是永久产权。老百姓幸福来源还源自他们的福利待遇:

比如:

退休金是所有老百姓一件重要的生活保障。

不局限公务人员,普通人和农民都可在年满65岁且缴纳劳保满20年后,领取退休金。台湾鼓励“多劳多得”,退休后每月可领超8000元退休金。不止他们在高雄工作的环卫工人,每月工资水平也能挣到8000元。

用作者话说,这让他既震惊又羞愧。



我们的环卫工一个月才多少。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小地方,人口多寡,经济程度老百姓的幸福度,从来不是由当地贡献了多少GDP,生了多少娃为衡量单位。

是由制度公众整体收获感来决定。

GDP能决定一个地区总产值,却决定不了人们幸福度。

台湾没有所谓“城管”是万幸中的大幸。

内陆不同,职权分工庞杂,机构冗余臃肿,吃闲饭干蠢事,拿工资不干事,不作为乱作为,不该管又乱管现象非常严重,这对整体公众幸福度没有任何帮助。

上海新规开出首例罚单,请问你幸福吗?

据相关报道上海为整治“电动车乱象”,规定从6月1日起对电动车不规范的充电行为,最高可处处罚5万元。嘉定区还开通有奖举报热线,予以举报10元答谢。

那新规实施目的,图的到底是什么?

我们把目光回到那位被罚者,从报道看,当天上海某小区一户人家正在装修,装修工人图方便,将电动车停在小区保安室外边充电,被管理人员抓个正着处罚50元罚款批评教育。

因为关系民生上海“以罚代管”瞬间登上热搜。



网评:不合情理的法规,理由总是那么高大上。网上反响确实很大,这表明这项规定有欠考虑。你罚50元是小,但可能是人家一天的辛苦所得。

罚款批评教育之后呢?措施在哪儿?

那这目的就显得很露骨。

网评:电动车违规充电乱象确实该整治,上海出台新规,下猛药,以罚代管, 确实治标不治本,只会按下葫芦浮起瓢,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
问题是如何解决大家充电,停车难点。

堵不如疏,疏不如引简单粗暴解决不了任何问题。

三岁小孩明白,有些人揣着明白装糊涂。

尽管做不了好人,但也需要有个底线。没能力做个好人,也别变成让自己厌弃的坏人。